首页 > 展览 > > > 正文
溥仪被赶出皇宫,太监们幸灾乐祸!撕破脸的背后,深层原因是什么|世界观点
发布时间:2023-02-06 16:00:05   来源:牛淑娟  

观众老爷们,大家好!欢迎来到【历史8点半】的旗下栏目——【老照片】!

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,在未开化的时期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群体,比如黑人奴隶等等,而在中国的就是太监,他们说是帝国宫廷里最卑微的存在,即使如此卑微,领导人不行也会让有太监呼风唤雨。

1912年,隆裕太后代替溥仪宣布退位,清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,太监数量也从2000人降到800到900人,也就是太监制度仍然存在为小溥仪服务。


【资料图】

但最后溥仪和太监们仍然撕破脸了:驱赶太监出宫,而等到溥仪被请出宫之后,太监们也是幸灾乐祸。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?且看本文分解!

建福宫事件

事件的导火索就是建福宫事件,溥仪结婚之后没啥事,就想把建福宫收藏的奇珍异宝拿出来玩,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一些记录在册的宝物竟然找不出来了。溥仪是聪明人,他怀疑太监们把宝贝偷出去卖了。

这并不是第一次,溥仪早有耳闻。

1923年的6月27日,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建福宫前的大火烧毁房屋三四百件,烧了整整一夜,宝物全都毁了。

傻子也能看出来这全是人为的,并不是自然事件,原因就是太监们怕溥仪清算文物,然后再找他们算账。

溥仪生错了年代,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软柿子,他坚信这次火灾就是太监故意纵火,他对此事怒不可遏。在7月16号,溥仪独自作出决定,要把宫里所有的太监全部撤离,让他们立即出宫。

最后商议了一下,留下100名太监侍奉溥仪夫妇和太妃,其余700人全部撤回,溥仪宣布宫里的护军集合,强行把700名太监全部送出去。这是真的一点情面都没留。

愤恨的太监

太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,有点懵了,一方面是恐慌,一方面是愤恨。他们大部分在北京没有家,撤离北京就要面临暴露街头的窘境,而且自己侍奉皇帝这么多年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,心里很委屈。

最后,这些太监离开皇宫,一部分回了老家,一部分去了寺庙还有部分做了乞丐难民,可以说绝对没有皇宫里过的舒坦。

其实太监不走,呆在皇宫的时间也不多了,因为溥仪就要走了,在1924年11月5日上午,鹿钟麟(新任京畿司令)率队进入紫禁城,要求溥仪立马迁出。溥仪不愿意走,鹿钟麟就威胁要动武。无奈的溥仪下午3点灰溜溜的去了醇王府。

这时候宫里还有数百名太监和宫女,溥仪走之前给他们每个人都发了遣散费,每个太监10元、宫女8元。到了这个时候,太监制度才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
听到这个消息,之前被被溥仪遣散的太监,无不拍手称快,他们的怨恨情绪得到了发泄,他们这样说:这才是一报还一报呢。

这要是以前,说这话都得死!

导致此局面的根本原因

在建福宫事件之前,太监们在暗地里就丝毫不把溥仪放在眼里,他们不守规矩、赌博抽鸦片,还偷宫里的金银财宝。溥仪一开始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但是建福宫事件让溥仪彻底忍不住了!之后才会出现遣散太监和溥仪被赶出宫,被太监拍手称快的事件!

究其深层原因就是皇帝没有实权,这时候的皇位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,没有了皇权和皇威,除了一部分对清朝已经很忠心的太监,绝大多数的太监只是让溥仪面子上过得去,皇权根本震慑不到这些太监们。

他们不像是奴才而像是打工人,他们不能离开的不是溥仪,而是那个封建制度,如果离开了皇宫就像失去了水的鱼一样,没了编制,无法生存。

换个思路,试试康熙、雍正时期,他们敢这么为人行事吗?

以上就是今天的老照片,有什么感受欢迎下方留言,大家一起交流。

本文由“历史君”原创,欢迎关注,带你一起长知识!

各位看官们不喜轻喷!如有其他看法,也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!笔者码字不易,看官们的每一次点赞、收藏、分享与关注都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!

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关键词: 幸灾乐祸 拍手称快 原因就是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热讯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5 911 578@qq.com